
新台灣之光100:99個台灣人站上世界舞台的奮鬥故事(二版)
- 遠見雜誌編輯部,遠見,出版日期:2013/02/01
建國百年 ,《新台灣之光100》─發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從台灣生命力到新台灣之光 不凡的人物,讓世界看到台灣;不凡的靈魂,讓台灣感動世界。 99位新台灣之光,從16歲到70歲,從運動、藝術、設計...more
定價:420元- 優惠價9折 269元
建國百年 ,《新台灣之光100》─發現全國一起向上的力量從台灣生命力到新台灣之光 不凡的人物,讓世界看到台灣;不凡的靈魂,讓台灣感動世界。 99位新台灣之光,從16歲到70歲,從運動、藝術、設計...more
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第四名 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藝術類第一名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藝術類第一名 風靡全球的舒壓著色本 運用你的創意來抒解壓力、慢慢放鬆! 創作美麗的藝術作品,是一...more
這是個瘋狂看故事、瘋狂按讚的年代,也是個故事經濟學發酵的時代! 什麼樣的好故事能讓:饅頭啃起來比蛋糕還香?最土的?梨酥也能酸出好滋味?最狗屎的遭遇也能變成動人的黃金? 編劇大師...more
※專為國人量身訂做,各種攝影技巧、獨門Know-how、攝影景點滿載! ※徹底掌握流動追蹤、晨昏、夜曝、銀河、星空、溪曝、煙火、螢火蟲、紅外線攝影的慢速快門要領! ※集結國內超人氣講師、攝...more
睜開你的雙眼,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好的故事讓世界因此與眾不同 伊本.巴杜達:「能夠在大地上遊歷探索就是我今世所求。」 趣味盎然的冒險旅程,以穆斯林之眼記錄世界的脈動與吐息 十四世紀...more
宮布利希教授經典名著《藝術的故事》 第十六版第七刷以全新的設計與版式 將這本經典作品帶入新的世代 並且仍然是進入藝術世界的最佳入門書 《藝術的故事》是討論藝術的著作中最知名也最暢銷的一...more
為什麼硬給個爛理由,也可以是理由?為什麼「最後的機會」總是讓人失去理智?如何不費吹灰之力,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?為什麼危機極少成為轉機?為什麼你偶爾該分散注意力?原來我們習...more
「杭州西湖東坡肉」蘇東坡愛吃肉,還嗜食生魚片。 「醉翁之意不在酒」歐陽脩愛喝酒,也喜歡鮮美螃蟹,退休後逐蟹而居。 「粗茶淡飯吃剩餅」王安石雖不講究美食,卻獨衷羊頭籤,這是什麼怪東西...more
本書內容為作者結合史學與人類學之作《華夏邊緣》、《羌在漢藏之間》、《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》、《游牧者的抉擇》等書的知識論基礎。透過人類生態、本相/表相、認同/記憶、文本/情境等概念,作者提...more
在某幅畫中,一名荷蘭軍官彎身靠向一名大笑的女孩。另一幅畫中,有個女人在窗邊秤銀子的重量。又一幅畫中,水果從瓷碗中滿出,掉在土耳其地毯上。維梅爾的畫作,以其美麗和神秘叫人看後久久難忘,但那...more
博物館為我們打開一條認識世界的捷徑, 但是台灣博物館的終極關懷是什麼? 博物館學是二十世紀末一門新興的學科,與博物館相關的訊息不斷地生產, 博物館視野的理想與現實持續拉扯,博物館的...more
暢銷美國數十年的畫畫自學書 教你自己在家也可以學會畫畫! 只要拿起筆, 3個步驟分解圖,立刻畫出圖形 ★只會畫「火柴人」? 沒關係,本書教你如何加上基本形狀,畫出...more
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 20世紀最偉大報導攝影師、馬格蘭創辦人、現代新聞攝影之父── 布列松逝世十週年,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! 攝影,意味著頭腦、眼睛與心靈都落在同一瞄準線上。 ...more
日本帝國最後的軍人,竟然是台灣現代國防的起點? 繼《兩個故宮的離合: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》、《謎樣的清明上河圖》後, 日本知名新聞工作者野島剛從《蔣介石日記》出發, 走訪白團...more
台灣擁有多樣化的地理面貌,但你知道成因是什麼嗎? 台灣--這個你我居住的美麗小島,有著豐富的地理變化:高山、平原、河流、火山、盆地、海灣等;也有多樣的天氣表現:季風、寒流、梅雨;更有...more
一九九五到二○一一年,苗栗後龍鎮灣寶里,一個四百多戶的小村莊,十六年間,兩次成功對抗土地徵收。他們的故事不是傳奇,是臺灣農民與土地一段真實的簡史。 今仔日農民的職業,不是種田,遮農民...more
法國古堡中的淺香檳及淡粉色,或鄉村別墅裡柔和的奶油及黃色系…… 拋棄中性暗沉配色,柔和的法式風格讓家變成你最想待的地方! 從家具花飾、色調圖案和空間擺置,替家中房間和角落規劃整...more
「面對無緣社會,我們不是束手無策。」 22位台灣學者專家聯名推薦 讓我們借鏡日本經驗,共同審思形塑社會的未來樣貌 「不是打造出只讓一百萬人來訪一次的島嶼,而是規畫出能讓一萬人造訪一百次的...more